• Apr 03 Thu 2014 19:19
  • 置頂 公告

 

日 期

時 間

摘      要

地 點

每天

0520-0630

晨鐘起薰法香(與花蓮連線)
請師兄姐一起來聆聽上人的開示

清水靜思堂

每周一

0900-1100

電子書教學與維修

靜思書軒

每週三

1930-2130

禮佛共修

清水靜思堂

每周四

1930-2130

讀書會

清水靜思堂

04/01()

 

委員師姊換穿夏季灰色薄絲襪
41日起,慈誠及委員換穿夏季服裝

 

05/01(四)

08:00-10:00

竹筒製作 (250個)

清水靜思堂

05/01(四)

19:30-21:30

思賢師兄分享多國董事會及薫法香見聞

台中靜思堂

05/02(五)

19:30-21:30

浴佛典禮組彩排〈窗口:碧娥 小芸 文德 秋南)

清水靜思堂

05/03(六)

1900-2100

大秀夜市骨捐宣導(互愛三)

清水靜思堂

05/04(日)

08:00-11:00

半日精進改浴佛彩排

清水靜思堂

05/11(日)

09:00-11:00

母親節佛誕節慈濟日浴佛

清水靜思堂

05/18(日)

06:30-16:30

慈誠委員培訓課 課程:慈濟心靜思德 心靈饗宴:三十七助道品
師兄服裝著慈誠服(藍襯衫[書軒可請購]、領帶、藍褲、皮鞋)

台中靜思堂

05/23(五)

06:20-16:30

后里聯絡處香積(互愛三)

后里聯絡處

05/24(六)

06:20-16:30 后里聯絡處香積(互愛三) 后里聯絡處

tc262832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c262832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c262832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c262832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c262832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c262832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c262832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杯」門入「悲」門
陳金發告別酒杯入善門
 
◎陳金發口述/陳秋山撰文
 
《慈濟道上新法侶》之三‧新授證慈誠


「以前為了交際應酬,幾乎天天醉,
一年可以喝掉一個二十呎貨櫃的葡萄酒……」
一位曾經縱橫商場的「酒國英雄」,在進入慈濟世界,
受到證嚴上人大無畏精神感動後,毅然決定茹素、戒酒,
並積極參與賑災工作。
這一段「從『杯』門入『悲』門」的轉變過程,陳金發師兄所表現的,
正是慈濟人有決心、有毅力的志氣,以及佛弟子悲天憫人的胸懷。




進入慈濟前,雖然我衣食無虞,生活富裕,但是並不快樂。因為,每天除
了上班的兩個小時,以及睡覺的時間外,我幾乎都在喝酒。

酒,已經緊緊跟了我二十幾年。



創業維艱,染上酒癮


白手起家的我,在創業維艱時期,急著要建立人際關係,於是在「做生意
就是要應酬喝酒」的商場觀念下,養成了喝酒的習慣。

也因為心存錯誤的取財觀念,對客戶總是千方百計投其所好,在聲色場所
進進出出也就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容易「花天酒地」,所幸,我一貫堅持的原則是──
「酒」地無「花」天,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人格,要誠實、講信用」,所以,我從不允許自己有越
軌的情事發生。

儘管太太對我每天早出晚歸、滿身酒氣的情況無可奈何,但她卻很體諒我
在外打拚的辛苦,對我也很信任;令我感恩的是她一直盡心盡力地維持一
個家庭應有的和諧與健全,彌補了我因事業忙碌而對家人的疏忽。

事業漸漸穩固,「酒量」也隨著交遊廣闊越來越「海派」,沒事的時候就
打電話邀集「酒友」開懷暢飲,每天喝得昏天暗地;即使在家吃飯,酒若
是晚點送上桌,我就開口罵人。

那時的我,一天不喝酒便難過得睡不著。



岳母患病,結下慈濟因緣


八十三年三月,岳母病危,一生最大的心願──到靜思精舍見證嚴上人一
面,眼看無法實現了;於是她交代孩子們,要將她畢生省吃儉用的積蓄以
及所有首飾,都捐給慈濟。

感恩師兄姊的促成,就在岳母往生前兩天,上人親往醫院探視。當時因為
親族眾多,病房裡容納不下,我就待在房門外;雖然沒有聽到上人對大家
開示的內容,不過,上人的平易近人令我印象深刻。

岳母往生後,在慈濟師兄姊的帶領下,太太決定走上慈濟菩薩道,完成母
親的遺願。而我因為幾次陪同師姊到花蓮參加聯誼會,才對慈濟漸漸有了
些許認識。

記得那是八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我又陪太太到花蓮參加慈濟聯誼會。由
於前一晚我仍然喝得爛醉,向上人頂禮時,忽然想起佛教有「不飲酒戒」
,而我不但喝了酒,還喝得醉醺醺來見這麼一位受人尊敬的法師;更糟的
是我發現當時自己呼出來的氣很臭──說真的,喝了二十二年的酒,從來
也不覺得酒醉之後的口氣是臭的,我感到很慚愧,趕緊把氣一憋……

「祝福你,阿彌陀佛!」慈悲的上人眼睛眨都沒眨,就連眉毛也沒皺一下
,甚至還邀請我:「我們醫學院下個月十六日要舉行創校開學典禮,需要
你們這些企業家來護持、幫忙,希望你來幫我們做招待的工作。」

接著參觀靜思堂、慈濟醫院。在醫院二樓的一個轉角,我又碰到上人,他
指著正在那兒工作的一群師兄說:「慈誠隊裡面也有很多董事長。」

我看每個人都穿著簡單的便服蹲在那裡工作,而我也是董事長,卻站在這
裡觀看,感到很不好意思;雖然也很想捲起褲管、脫下鞋襪參與他們,終
究沒有付出行動。但我開始思考:上人究竟花了多少心血,才讓一塊荒地
變成我現在所見的醫院規模?

靜淇師姊與楊亮達師兄解答了我的疑惑,他們從慈濟醫院動土興工到醫學
院正式開學,這十年來的艱辛過程,詳細地為我講述了一遍。



這十年,我到底做了什麼?


就在他們講述的同時,我一直在想:當上人帶領著慈濟人從事這些偉大工
程的時候,我在做什麼?

一位兩袖清風的出家人,竟然能立下如此宏願,並破除萬難匯集眾力一一
完成。一向對自己白手起家引以為豪的我,受到莫大衝擊。

「這十年,我究竟做了什麼?」想來想去,除了數也數不清的「酒瓶」與
縱酒暢飲的荒唐生活外,好像什麼也沒有。我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覺得慚
愧──過去多少年的歲月似乎都白過了。

在回台北的飛機上,我坐在靠窗的位置,那天天氣很好,黃昏時分,夕陽
很美,鳥瞰太平洋,我心想:「往後的人生該怎麼過才會有意義?」「難
道就這麼走完這一遭嗎?」

「今天晚上我要吃素。」我推了一下身旁的太太說。

太太並無任何反應。我想她一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而在心中回答:「
你這個人,吃飯沒魚沒肉就嘮叨個沒完沒了,怎麼會有辦法吃素?」

那晚我真的吃素了!甚至在還沒發願要戒酒前,酒也不喝了──因為沒心
情喝,整顆心都在回想:「這十年,我到底做了什麼?」

想來想去,腦海裡浮現的竟然只有酒瓶;想起上人早上開示:「好好的一
杯酒擺在那裡,如果不去端起來喝,酒是不會自己跑到嘴巴裡的。」我就
再也喝不下一滴酒了。



要戒酒,沒人信


第二天中午,我請公司小姐幫我買素食便當,她詫異地問:「董事長今天
怎麼吃素?你爸爸生日不是剛過嗎?妳媽媽的生日也不是現在,怎麼會吃
素?」

因為我以前一年有三天吃素──正月初一和父母生日時。所以公司小姐就
很好奇:「董事長今天吃素食,很奇怪哦!」

於是我又強調:「從今天起我都要吃素食,以後午餐都幫我準備素食的。
」她百思不解,滿臉狐疑地走了出去。

晚上回家後,更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我竟然對太太說:「從今天起,
我要戒酒了。」

當時她對我的話理都沒理,可能在心中嘀咕:「吃飯沒喝酒,你今晚睡得
著嗎?」

而我那孝順的兒子,一見我在飯桌前坐下,就趕緊跑到地下室的酒窖裡,
拿酒上來說:「爸爸,我今天拿法國進口的紅葡萄酒給你喝,很名貴哦!
」正當他要開的時候,我告訴他:「今天爸爸不喝酒。」結果他回了我一
句很可愛的話:「爸爸,你是感冒還是生病了?」

可見我喝酒喝得多麼「成功」啊!我以前是將酒當飯吃的人,一年三百六
十五天吃不到二十碗飯,如今沒喝酒就被認為生病了,真的很諷刺。

但是,真的從那天起,我滴酒未沾。



發願參與國際賑災


後來我藉上人行腳到台北分會的機會,向他深深懺悔:「這麼晚認識慈濟
,真的很遺憾,希望今後能跟隨上人的腳步好好走。」

上人告訴我:「慈濟的菩薩道就像運動場的跑道一樣,是圓的,無論你何
時進來、從何處跑,只要用心跟上,都是一樣的。」並鼓勵我多參與國際
賑災。

上人這番話激勵了我。我向上人表示:「希望自己難行能行──能到最苦
難的國家,去感受另一番生命景象。」

真的是「有願就有力」!幾經波折,我終於如願地加入賑災行列,並被分
到一個我非常陌生的地方──柬埔寨。



體會人間悲苦


幾次柬埔寨賑災行,我體會了三種苦──病苦、天災以及戰亂之苦。

八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第一次到柬埔寨賑災,我感染了「蜂窩組織炎」
兩隻腳紅腫得像象腿一樣粗。十天後回國,馬上住進醫院。當時真的痛苦
得不得了,深切體會到「病痛之苦」。

另外兩種苦是從柬埔寨人民身上體會到的。

天災難防,接連受到水、旱災的心情,真的很無奈,這是「天災之苦」;
而儘管無奈,災民的心中仍有所期盼地等待水退天青的時候。

而屬人禍的「戰亂之苦」,就只為了滿足少數人的野心,卻留給無辜百姓
慌亂無措的恐懼。縱然有事過境遷的一天,也會在這些戰火下倖存的人們
心中,留下永難抹滅的陰影。

這種鮮明的對比,可以從遭受不同災禍的人們臉上所顯現的表情,看出各
自心中的感受。雖然兩種災民對慈濟人的援助都很感恩,但是,遭遇天災
的人眼中充滿希望;而遭受戰亂之苦的災民,眼中卻充滿了恐懼。因為他
們害怕在領取物資的同時,會忽然飛來一顆砲彈,而遭遇橫禍。

以前我是很少哭的。只記得有次為了兒子不讀書,擔心我的事業後繼無人
,而氣得在棉被裡流下幾滴「小愛」的眼淚。

可是,在柬埔寨的難民村中,我聽到一家十四口,因男女主人患病,在沒
有錢就醫且缺乏醫療資源的窘境下,婦人煮了一鍋放有毒藥的魚湯,全家
有十三口就這樣喝了湯而往生;跑到鄰家玩的小女孩,是唯一倖存的。

聽完這個故事,我呆立在那所破爛的草屋裡,怔怔地看著那只煮過毒湯的
鐵鍋……,然後飛也似地奔出屋外,在一棵椰子樹下流淚。

八十四年四月十三日,我踏上了第三次柬埔寨賑災行。那天氣溫很高,在
攝氏四十度以上的大太陽下,聚集了一萬五千人在等待領取物資。

因為距離戰事前線只有近一公里,不要說砲彈,就連步槍都可能打得到,
所以前往發放的慈濟人和當地官員都很緊張,希望趕快讓災民將米領回。

現場有位婦人,抱著一個用布蓋著的兩個月大嬰兒。透過翻譯,我們得知
孩子已經往生了,可能是餓死或熱死,而她卻依然守秩序地排著隊,因為
她說:「死的都死了,家裡還有六個孩子正在挨餓;若不把米領回去,其
他的孩子也會死──這些米是我們的希望。」



從「杯」門入「悲」門


八十四年五月,我和高雄的王文雅、曹昌有師兄在慈院當志工時,一起為
一位九十七歲的老爺爺沐浴。這是我多次聽聞慈濟人「浴佛」經驗以來,
第一次「身體力行」。

在為老爺爺沐浴時,我想起了十三年前,父親生病,七天沒有排便,吃瀉
藥、灌腸都沒有效,於是醫生建議用手指挖,但父親不肯讓醫生這麼做,
而我自己也沒有勇氣為他通便。後來經太太的說服,父親才答應讓她動手
,解決「不便」之苦。此刻當我脫去鞋襪、捲起褲管,為行動不便的老人
沐浴時,心中不禁深深自責──為何當年沒有勇氣為自己的父親通便?

在志工服務中我體會到:有的人有能力付出,有的人需要幫助,只要當下
「有心」,就一定「有緣」;既然有緣,就該彼此關懷,即使只是一、兩
句安慰的話,一個鼓勵讚許的眼神,也能逐漸形成親密關係而破除「非親
非故」的觀念。

我必須承認我是個有潔癖的人,以前出國觀光,一定選擇比台灣更進步的
日本或歐美國家;但是,藉著在柬埔寨賑災與慈濟醫院當志工的機會,我
深深地懺悔過去、感恩現在,並且克服了心理障礙──敞開心胸,也放下
了身段。



朋友,戒酒吧!


現在我做生意應酬也堅持不喝酒了;職員們的工作態度也因為我的改變而
深受影響,比以前更認真,業績也更佳。

尤其是為我開車的司機,他最高興我把酒戒了,因為我以前常喝酒喝到三
更半夜,他也得在外面喝西北風喝到三更半夜,而且我一上車還會對他嘮
叨個沒完,嫌車子沒洗乾淨,事實上他已經把車子擦得快凹進去了。隔天
我酒醒了,當他提起時,我自己都覺得很不好意思。

以前那些常暱在一起的酒伴們,也因為我的屢次婉拒而不再來找我。由此
證明:我以前十次喝酒,有九次是自己愛喝的;說應酬不得已,其實只是
藉口。


(後記:陳金發師兄在受證榮董與委員之後,受到上人的鼓勵而加入慈誠
隊。經過一連串的考驗、培訓,終於在今年元月二十一日受證為慈誠隊員
。他對於這樣的殊榮謙虛地表示:「只要有決心投入慈善志業,以什麼身
分來參與都是無差別的。」)

tc262832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濟志工蔡瓊雪與先生葉金龍面對一千五百多人,共同見證水懺在他們家所引起的幸福漣漪回響。[攝影者:顏添慶]

經藏演繹讓葉金龍看了十幾遍還想再看,「也不知道為什麼?越看越喜歡看,上個禮拜又再看了一次。」只要朋友來訪,他就會播放影片與人分享,希望別人也可以和他一樣因此而變 得更好。 

◎經藏演繹 改變自己

打著領帶,穿著繡有總統府字樣的夾克,慈濟志工蔡瓊雪與盛裝打扮的先生葉金龍,於12月17日在清水靜思堂的講經堂,面對一千五百多位參與歲末點燈的會眾,共同分享經藏演 繹在他們家所引起的漣漪回響。

由金鐘獎萬榮奭導演指導,清水區人文真善美志工團隊,共同製作影片──「葉金龍變了」,短短七分鐘的時間,告訴大家,男主人觀看水懺演繹,而改變了自己的脾氣、習氣與飲食 習慣,從此家庭變得更幸福美滿。

「因為水懺,所以我們家老爺,葉金龍變了!」蔡瓊雪嘹亮又溫柔婉約的告訴會眾。「感恩上人舉辦『水懺演繹』,讓我的人生重新開始。」葉金龍沉著穩重也不失臺風如此地說。

蔡瓊雪說:「從我進入慈濟大概七、八年,就試著想改變先生,腳步卻是非常、非常的慢,非常感恩這一次入經藏,竟然在他的身上改變得這麼快。」

◎抽菸 就像拼業績

慈濟四十五年來第一次舉辦大法會,剛開始,蔡瓊雪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因緣,就在證嚴上人的法像前默默的祈禱:「希望這次的法會能讓先生戒掉菸,然後就捐出了一筆小額的護法 金。」

葉金龍說:「還沒入經藏以前,我的菸癮很大,一天差不多要抽一包或二包的菸。但是從我看水懺以後就會想,每天上班,為了利用短暫時間抽根菸,和同事之間,就像在拼業績似的 猛抽。」想到要克制自己,不要再去碰它,但是同事之間都會戲弄,「啊!抽根菸又不會飽啦!」

以前也試過要戒菸,可是都沒有成功。剛好太太入經藏期間,他有一點發燒,經常騎腳踏車運動。葉金龍說:「我的身體一向都很好,不曾看醫生,不管什麼小感冒幾乎都沒有。但 是,這次發燒差不多兩個禮拜,菸也因此沒抽兩個禮拜。想想;兩個禮拜都撐過去了,菸應該可以戒得掉,就順勢將菸戒掉了!」

◎入經藏 配合茹素

葉金龍的第二個改變是素食,入經藏以後蔡瓊雪開始煮素食給全家人吃,也跟先生說:「入經藏期間,我必須要吃一百零八天的長素。」先生剛開始很反對,總認為「我一個大男人, 做粗重的工作,不吃肉怎麼有力氣跟別人打拼!」太太的堅持,他也只好暫時配合。

為了讓先生喜歡吃素食,瓊雪每天用心的變換菜色,也常常請教長年吃素的媽媽煮菜的方法。從那時候開始,先生才真正接觸素食。「吃來吃去覺得素食也不差,也不會比肉還難吃, 而且吃起來味道也不錯啊!沒有肉也是可以吃,現在覺得還蠻習慣的。」葉金龍娓娓道來。

「跟朋友出去騎腳踏車或打球,他們都吃肉我吃素,體力也不輸人家。」葉金龍漸漸改變對素食的想法與看法;在演繹中看到許多動物被殺,只為了滿足人們的口慾,他有所領悟地 說:「所有動物都是有生命的,只要人類都不吃肉,牠們就不會被殺了!」

◎以前喜歡罵人 現在替別人想

葉金龍第三個改變是脾氣,「以前我的脾氣,很喜歡罵人,上面罵我們,我們就罵員工,就是大頭管二頭,二頭管三頭嘛!」以前金龍認為罵員工,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看了水懺以 後,覺得「也不需要這樣罵,你罵有什麼用,反而製造口業。」

現在老闆罵他,就忍氣吞聲讓老闆罵,也不再去罵員工了。反而會用溫和的語氣跟員工說:「你們就不要再害我了,讓我在老闆面前,一天到晚都被罵!有事請大家互相,不要等到我 被罵,再來罵你們,也不好。」

蔡瓊雪談到先生的改變「真的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之前,瓊雪常常忙於慈濟事,讓先生很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沒事要找事做,還做到那麼忙那麼累,所以她越忙慈濟事先生就 越生氣。

現在太太忙著慈濟事,他會幫忙洗碗。有一次太太趕著去參加兒童班開會,來不及洗油膩膩的鍋子,回來一看,「ㄟ鍋子怎麼洗好了咧!」;「讓我感動到差點眼淚掉下來,老公真的 改變很多。」瓊雪感觸良多。

葉金龍說:「 以前我也比較不會去替別人著想,只要自己好就好了,那是你的事,這是我的事,我自己的事,我管好就好了。但是,現在我會替別人家想。」

◎夫妻共見證 幸福如漣漪

葉金龍說觀看水懺的過程:「第一次看高雄的演繹,原本我在看體育臺,老婆說她想看!好!那就讓妳看,我繼續看我的報紙。但是,眼睛會稍微瞄一下、瞄一下,看它到底在演什 麼?說實在,當時,我也看不懂啦!」

第二次是臺北場次時,就會多瞄幾下,但還是看不懂。到了第三次臺中場次,太太說:「我也在大懺悔參加演出,你要捧我的場。」於是就重頭看到尾,那時稍微有一點看懂它在演些 什麼了,也越看越喜歡看。

後來蔡瓊雪告訴他,她參加的場次沒有現場轉播,希望先生到網路下載。葉金龍說:「真的第四次,我就看得懂在演些什麼?」

看過水懺,了解悟達國師得意的時候得到人面瘡,知道自己十世前犯的錯,才開始懺悔。葉金龍心有所感地說:「這是最有感覺的,反正做人就是要腳踏實地,不管怎樣就是不要太得 意忘形。今天若發達了,也不要瞧不起別人。有能力,應該是要去幫助別人,不是歧視別人。」

蔡瓊雪巧妙的引領先生葉金龍進入水懺,讓他有機會反觀自省,除心垢、滌習氣又齋戒。夫妻倆人在眾人面前,共同見證,水懺讓他們的家可以圓圓滿滿,也鼓勵現場會眾一起來觀看 水懺,希望幸福的水滴,如漣漪般擴散到每一個家庭。



圖左 : 法船入社區,經藏演繹再度帶領大家法入心。[攝影者:顏添慶]
圖右 : 12月17日清水靜思堂的講經堂上空,點亮銀河繁星,隆重的展開一年一度的歲末祝福。[攝影者:顏添慶]



圖左 : 葉金龍手捧心燈,由衷地感恩證嚴上人在2011年舉辦水懺,讓他的人生重新開始。[攝影者:顏添慶]
圖右 : 葉金龍(右一)現在會用柔和的語氣與同事溝通,人也變得和藹可親。[攝影者:白明德]

tc262832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劇情像人生翻版 別蹈覆轍

E-mail列印
 
 
Next

音樂劇中一幅五代同堂、父慈子孝的溫馨畫面,讓人人留下最美的笑容。(攝影者::陳榮豐,地點:臺中靜思堂,日期:2013/07/20)

「劇中的情境猶如我的翻版,因為懺悔,希望自己的參與演出,能帶給社會祥和更大的力量。」交通大學教授退休的許志榮,期望時下年輕人看了這齣戲後,能有所感動,進而改變自己對父母的態度。 

2013年7月20日,中區三十八個和氣區齊聚臺中靜思堂,為將在8月11日公開演繹的《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進行第一次的總彩排。參加演出的四百人中,最年長的是一百零一歲,最小的只有七歲。上午十點報到後,各社區的種子老師,分別各自帶開,演練所承擔的曲目。下午兩點全部人員匯聚在講經堂裡,進行全劇共十幕的總彩排。

參與知感恩 珍惜父母情


靜思堂的三樓花道教室裡,由臺中市政府團隊和實業家夫人所組成的「仙女」正隨著〈序曲一〉歌詞——「花開花謝幾度秋,滾滾江水向東流,人間世代新換舊,唯有那父母對子女的真愛啊!天長地久至死方休……」手比蓮花指,以優雅的身段,款款的蓮花步,配合詞句,詮釋出父母對子女的那份揪心深情。

從沒參加過彩排的臺中市議長夫人潘俞螢,美麗有氣質的她,一來就開玩笑地說:「我不會演戲啦!讓我演陽光、空氣或水就好啦!」

原本不了解劇中涵義的潘俞螢,因為新聞局長的邀約,不好意思推託,就硬著頭皮配合總彩排,經過一個小時彩排後,準備離開時她哽咽地說:「公公往生時,爸爸曾責備我沒有好好照顧公公。前兩年父母也相繼往生了,兩對父母,現在只剩下中風的婆婆,此時,更深深體會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為了不讓自己再有遺憾,我會更用心陪伴婆婆。」

八十歲的許志榮(左)和太太(中)蔡春梅,虛心接受指導,希望自己的參與演出,能帶給社會祥和的力量。(攝影者::陳榮豐,地點:臺中靜思堂,日期:2013/07/20)



茶道教室則進行〈序曲二〉和〈因緣〉的彩排,它是由一群實業家組合而成。這群平時在職場上,可都是威風凜凜、足以影響世局的人。但當天每個人,都暫且忘掉那傲人的頭銜和光環,放下身段,接受種子老師一次又一次的糾正,不斷的重來再重來,個個耐心的彩排,以實業家的打拚精神,力求完美的呈現。

彩排中,種子老師不只一次地問:「累了!要休息了,還是要再來一次?」

「再來一次!」站在排頭,身著白色長袖襯衫,深色西裝褲,有著斯文穩重氣習的許玄岳,沒有慍色,不加思索地回答。 

合盈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玄岳,一家四口來自清水區,一同參與這次的手語劇演出。太太王珮潔飾演〈序曲一〉的仙女;一對八十歲的父母是飾演〈終曲〉令人震撼的壓軸劇。一家人受紀邦杰醫師的邀約時,許玄岳心裡頭納悶著:「為什麼需要這麼多人來演這部經?」

經過幾次的演繹彩排,許玄岳發現親自參與,了解《父母恩重難報經》裡的經文後,終於體會慈濟要這麼多人合作,推這部劇的重要意涵。「我覺得這是一部對社會教化很有意義的手語劇,對我來說更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藉著演繹讓一家人的心連在一起,也讓我更懂得珍惜和父母的相處。」

劇情如翻版 演出行懺悔

「如果演繹得好,還可以讓更多人經由這部戲劇體恤父母的辛勞,學會怎麼孝敬父母。」許玄岳覺得身負重任,所以認真地把握一次又一次的練習。

飾演〈終曲〉老夫妻的是許玄岳的父母——許志榮和蔡春梅。今年八十歲,國中老師退休的蔡春梅,有著一頭白得發亮銀絲,她說:「本來我們夫妻倆自認年紀大了,所以一直婉拒慈濟人的邀請。後來看了《父母恩重難報經》的DVD影帶,先生也流露出真情的眼淚,因此才答應參加的。」

從沒參加過彩排的潘俞螢(右),隨著指導老師比劃,開玩笑地說:「我不會啦!讓我演陽光、空氣或水就好啦!(攝影者::陳榮豐,地點:臺中靜思堂,日期:2013/07/20)

從小家境不錯的許志榮,父母對他寵愛有加。尤其媽媽更是什麼事都幫他打點妥當,但他卻視媽媽為囉唆,總是大聲斥喝。看影片時,發現劇情的的寫照猶如他的翻版,哭到不能自己的許志榮,懺悔無法彌補對母親的不敬。

「我覺得這個劇情跟裡頭的文意,都非常的感人。現在時下年輕人,對於長輩比較不懂得尊重,希望他們看了這齣戲後,能有所警惕,進而改變自己對父母的態度。藉由五代同堂的溫馨架構,影響更多人,希望自己的參與演出,能帶給社會更祥和的力量。」交通大學教授退休的許志榮爺爺,娓娓道出心中的感受和感動。

《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中的最後一幕,是一幅令人稱羨的五代同堂幸福畫面。一百零一歲的阮阿蘭,心境像個純真的孩童,不知道是來演戲的她直說:「真高興,今天可以出來『玩』!」八十五歲的曾祖母王林綉鳳也說:「演戲真趣味!我實在很歡喜,也足感動。慈濟人大家都很好,也很用心來教我們,託慈濟的福,活到這個歲數,還有福報能來跟這麼多人結這個好緣。謝謝啦!」

下午兩點,所有演繹人員入座講經堂,開始總彩排這部《父母恩重難報經》,包含〈跪羊圖〉、〈一枝草一點露〉、〈序曲〉、〈因緣〉、〈懷胎〉、〈十恩〉、〈親情〉、〈子過〉、〈報恩〉及〈終曲〉等十曲目。

知緣起 齊配合 

經過一個早上的各別彩排後,每組人員依著劇中曲目的樂音,上場演出自己的片段。隨著每一段落的劇情起伏,遠從臺北來的種子老師楊國禎、姚錫憲和彰化的施宜良,在臺上用心指導著每一幕人員的走位、肢體動作和臉部表情的詮釋等。

最後一幕〈終曲〉,是最震撼也是最溫馨的一幕,所以重複彩排了好幾次。這是一部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照顧,卻招來孩子不耐煩的斥喝,最後卻因「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抱著父母生前座椅上的衣物放聲呼喚「媽媽」,那份無限懊悔的悽厲哭叫聲,令人不勝唏噓。

中區慈濟志工與會眾齊聚臺中靜思堂,為即將公開演繹的《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進行第一次的總彩排。(攝影者::陳榮豐,地點:臺中靜思堂,日期:2013/07/20)

一個活動的圓滿呈現,需要所有人同心協力的配合。中區《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的總協調甘美華表示,為度化廣大眾生,所以這次的主要演出角色是以社會大眾、市府官員、實業家及其眷屬為首要人選。

透過演繹把「孝道」帶進家庭、公司,深入社區,傳揚於社會每個角落。資深慈濟志工甘美華說:「這次演繹人員的組合比較多元,所以彩排時間是最大的困難。」因為是集結社會各階層的會眾,年齡差距大,工作屬性、體力和認同感的不同,要完全配合彩排時間,實在不容易。

合心團隊為克服種種困難,針對忙碌的實業家和市府團隊們,先讓他們觀賞《父母恩重難報經》影片,從了解而感動,因為感動知道此劇對社會的意義,所以每個人都發自內心,主動配合彩排。

「孝」是一切善的根源,傳正法須要集眾人之力,人人一念發心,就能共同圓滿社會正念!

(文:林美宏 臺中報導 2013/07/20)

tc262832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